科研学术

我院周民团队在 Nano Research发表裸眼可视化前哨淋巴结成像在临床前非人灵长类动物水平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4-06-14 阅读量:10 来源: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

淋巴结是机体免疫体统的一部分,淋巴结通过淋巴管道相连遍布全身,颈部、腹部、腋窝、腹股沟等可见淋巴群。前哨淋巴结活检旨在确定癌症是否已扩散。这项检查可以判断癌细胞是否已从原始部位脱落并扩散至淋巴结。前哨淋巴结活检通常面向患有乳腺癌、黑色素瘤和其他类型癌症的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肿瘤治疗中运用的越来越多,是决策后续治疗预测预后的重要因素。


淋巴结与周围组织对比不明显,需要依靠示踪技术辅助定位淋巴结位置。通过荧光成像反应前哨淋巴结的定位,具有安全性好、使用方便等优势。当前,荧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大多数应用局限于非灵长类动物模型(如鼠、兔等),对于其在临床相关动物模型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缺乏系统的认识,限制了荧光纳米材料在临床转化应用进程。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如猕猴)研究被认为是连接实验室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之间的重要桥梁。与其他实验动物(如鼠、兔等)模型相比,非人灵长类动物在解剖学、生理学和行为等多方面与人类高度相似,是理想的临床前研究动物模型。其中,恒河猴(rhesus monkey)和食蟹猴(cynomolgus monkey)具有适应性较强,易于驯化和喂养等优点,是实验室常用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利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考察荧光纳米材料在临床环境中的光学性能,对于缩短纳米材料在临床前的评估周期,促进纳米材料实现临床转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荧光纳米颗粒用于裸眼可视化荧光成像指导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淋巴结成像与切除。


      本论文将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的荧光硅纳米颗粒应用于淋巴引流及淋巴结实时显影示踪,进而在肉眼可见荧光信号指导下将显影的淋巴结摘除。该类型荧光硅纳米颗粒发射波长在可见光范围内,且荧光强度高,在紫外光辐照下,其荧光肉眼可见。在手术过程中,在手持紫外灯光辐照下,荧光硅纳米颗粒在淋巴管中行进途径及淋巴结显影的动态过程肉眼可见,以便于可视化摘除显影的淋巴结。选取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食蟹猴和猕猴)在内的多种实验动物模型,验证了荧光硅纳米颗粒光学显影淋巴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此外,通过与临床所用近红外淋巴示踪剂吲哚菁绿进行系统对比,荧光硅纳米颗粒在水分散性、存储稳定性、荧光稳定性、淋巴结滞留时间和肉眼可见荧光指导下外科手术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该纳米探针示踪剂在大动物水平的研究,极大的推动了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浙江大学爱丁堡联合学院周民教授,苏州大学何耀教授以及苏州大学附一院董凤林主任是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基金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s://www.sciopen.com/article/10.1007/s12274-024-6683-5